標準漏洞:有機肥發展路上的痛點
有機肥的準入門檻逐步在降低,是現在國內有機肥市場良莠不齊的原因之一。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所長車宗賢認為,有機肥屬于朝陽行業,但其行業規范度卻偏低,需要企業和政府進一步完善工藝和標準等。
標準修訂刻不容緩
有機肥近年來越來越受市場重視,但隨著有機肥料市場的壯大,有機肥部分指標限值已經滯后于有機肥料行業的發展。
車宗賢舉例說,目前現行有效的有機肥料行業標準,規定的有機質45%和氮磷鉀總量5%的指標,大多數企業很難達到。生產出合格的有機肥產品,只能非法添加礦質碳和無機氮磷鉀,所用的檢測技術不能分辨。
另外,標準中規定的總氮含量測定檢出的是總氮,不分有機氮和無機氮,存在用非法添加氮肥冒充有機氮的漏洞。其次,標準中規定的磷含量測定方法分不清有機磷和無機磷,存在非法添加磷肥冒充有機磷的漏洞。
行業還需進一步規范
車宗賢認為,我國目前采用的標準存在不小的漏洞,亟須修訂,比如說有機肥質量標準不易量化的問題;视泄潭ǖ某煞郑跇藴史矫姹容^容易界定,而有機肥在發酵程度、有害寄生蟲數量、病源菌、雜草種子及有害的有機酸、有害氣體、重金屬等很難進行量化,這是有機肥質量標準制定的主要障礙。
與此同時,農戶在有機肥施用方面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,施用作物和地域不平衡等因素都不利于有機肥行業的發展。“有機肥行業的發展需要盡快制定行業標準,以利于產品推廣和產業規;l展、施用方面的機械化發展!
加強技術投入政策引導
肥料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不完善,主要是因為現在還存在諸多技術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和完善:
一是肥料問題,特別是有機肥料中有害物質種類復雜,種類和有害程度尚難統一,相關科研工作仍需加強。
二是哪些原料可以用于生產原料,特別是有機肥料,要了解來源可能帶入的污染物。對有害物質的作用機理和食物鏈內的傳遞效率,影響到限量指標的制定,以及有機肥料評價指標,特別是有機質測試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問題應加強研究。
來源:山西農民報
- 上一篇:泰國商業部為何建議泰國食品企業重視綠色有機產業的研發 [2019-01-26]
- 下一篇:海歸理工男跨行干農業 立志讓有機特產走出國門 [2019-01-26]